清末民初的百姓出行工具:骡车和洋车

365bet现金 📅 2025-08-14 07:25:36 👤 admin 👁️ 4177 ❤️ 850
清末民初的百姓出行工具:骡车和洋车

上世纪20-30年代的主要交通工具:洋车 清末的北京,城内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,主要是两种车:最常见的是骡车,还有一种是马车。出了城,赶脚的多是驴车。私人乘坐马车的不多,据说太监出行喜欢坐马车,很多人不屑于跟太监使用同样的交通工具,因此乘马车的不多。真正使用方便而又可以随时雇用的就属骡车了。骡车很舒服,像一个小房子,或者说像一顶轿子,因而那时也管骡车叫“轿车”,后来小汽车叫“轿车”就是源于此。骡车里面铺着毯子,垫着厚厚的垫子,外面有罩棚,罩棚两侧有小窗户,前面有帘可以挡着,男人坐骡车喜欢撩起车帘儿,女眷则多是放下车帘儿,你能看见外面,可外面却看不到车里面,车内最多能乘坐两三个人。骡车在清代到民国初年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。至于骑马和坐轿的在城里并不多,再早确有骑马行于通衢大道,许多大户人家的门前还有“上马石”,但是清末已经很少有人骑马招摇过市了。轿子亦成为结婚娶媳妇的专用交通工具,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渐消失,更不要说“绿呢大轿”,就是所谓的“赏紫禁城二人肩舆”,到了清末,不过是一种名义上的仪注罢了。

骡车分两种,一种属于有钱人家自备的骡车。那个时候,很多大户人家都有车门,这个车门后来用作停汽车,一开始没有汽车,就是停私用骡车的。这个门平常不出入,只入车,主人回来,人走大门(正门)进来,骡车则进车门保养,卸下骡子,该喂喂、该刷刷、该收拾打扫就收拾打扫。然后骡车停在车门的门洞内,什么时候走,套车出去,这是一种私用的骡车。

还有一种是可以雇用的骡车。雇用骡车,你要提前派人去雇,北京有几十家可以雇用骡车的车厂,就像今天的出租汽车公司。骡子有时候也不听话,所以需要专业的赶骡车的,因此雇骡车是连人带车一起雇,没有单雇骡车的。虽然那时候没有什么驾照,但是赶骡车也必须是有经验的把式。骡车的问题是骡子在马路上到处拉屎,也不卫生,牲口车也不安全、不方便,体积又大。民国以后,骡车还存在了那么三五年。后来就出现了一种洋车。

洋车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叫法,在北京叫洋车,现在咱们很多演北京的影视剧里,动不动就是叫“黄包车”,北京从来没有“黄包车”的称呼,只有上海等南方地区叫黄包车。不论黄包车也好,洋车也好,不是仅针对这车,是连人带车的称呼。上海雇车,“喂,黄包车”,黄包车既代表了车,也包括了拉车的人,是一个组合。北京这个组合叫“洋车”,到了广东叫“车仔”,到了天津叫“胶皮”。为什么叫胶皮呢?据说盛宣怀出使日本,带回来一辆洋车,洋车严格意义上应该叫“东洋车”,只有日本才有,后来才发展到中国和东南亚。我去过日本北海道小樽,小樽现在还有这种人力车。最初那两个轱辘是铁轱辘,没有胶皮,后来才有胶皮的轮胎。洋车轱辘上用的胶皮轮胎,全是英国邓禄普公司出产的,有了这个以后,拉起来和地面的摩擦小了,这车就不怎么颠了,拉车的人也轻快了,轮胎还可以换,所以有一圈轮胎这个洋车就比较进步了。天津人一看这个东西也很新鲜,干脆连人带车都叫“胶皮”。

鲁迅的短篇《一件小事》,还有老舍的《骆驼祥子》,都是写洋车夫的。一般来说,拉车的最高理想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,像祥子那样,花了一百二十多块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,他很爱护,也很自豪。国家大剧院曾经演《骆驼祥子》的歌剧,让我写了一篇关于洋车的文章,放在节目单的前面。第一场场面非常大,就是一个大场景的咏叹调——“看我这车,这车多么好”,旁边就有众人褒贬附和的合唱,这人说好车,那人说不好;这人说值了,那人说不值,祥子和整个群体互动的情景、心态都表现出来了。

一辆洋车的讲究首先在于车架好、轮胎好,白铜的或黄铜的挡泥板,擦得要倍儿亮——就像今天开汽车的人洗车,舍不得花钱洗就得自己擦;也像从前骑自行车的时候,有自行车的人使劲擦这自行车,擦得倍儿干净。拉洋车的也有个脸,车就是他的脸。这种车有折叠的棚子,夏天的时候是月白色的布棚子,遮阳;雨天有油布棚子,突然变天下起雨来,把这油布棚子支起来,可以防雨,坐在车里面的人自然就淋不了多少雨,但是拉车的人顶多戴个草帽,还是要淋雨。

洋车的铃要清脆悦耳,跑起来,车夫嘴里可能喊着:“靠边靠边,车来了,看车。”手上有打的铃,还有脚踩的铃。洋车的车灯是四面玻璃的煤油灯,也有电池灯。时间长了,玻璃就污了,要拿布把这车灯擦得倍儿干净,倍儿亮。雇车的时候,哪个雇车的主儿都希望挑一辆干净车。这车座套要洗得干干净净,夏天是棉垫子上铺凉席,冬天可能就是棉垫子,垫子要厚实,要干净,夏天是月白色的,冬天可能是深颜色的。

可是绝大部分拉洋车的,生活还是比较困苦的,没有能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。当时一辆新洋车的价钱,是九十块钱到一百二十块钱。作为一个拉洋车的来说,攒一百多块钱绝不是容易的事情,所以绝大部分是在车厂子里租车拉,车厂就像《骆驼祥子》里虎妞她爹刘四爷经营的仁和车厂之类。

租车厂的车,你拉一天车下来,不管挣没挣着钱,都要交车份儿,就跟咱们今天的出租车似的。拉车中途有什么坏了、保养,得车夫花钱。拉洋车的也能挣钱,拉城里的活儿没有那么贵,一般都是在一毛、一毛五、两毛、三毛,在北京四城跑,最多不超过三毛钱,刮风下雨可能坐车的人会多给一点外加的辛苦钱。一天拉个三五趟活,假如能挣一块五到两块就已经了不起了,可能还得交五毛钱或者八毛钱的车份儿钱,剩下的得挣出一家大小吃窝窝头的嚼谷,如果再剩一点钱,就犒劳一下自己。拉车的也心安理得,因为他为一家人挣钱很辛苦,他吃得要比别人好一点。一家人晚饭也许是棒子面窝头,他中饭在外头可能来个酱肉加烧饼,还能喝二两,这是指能遇上些肥活儿,他才能对自己犒赏一下,要是运气不好或是遇上兵荒马乱,这一天就算是白干了。

拉洋车说是一个力气活,实际上也是个技巧活。首先是必须得会干。你要是一松手,后面坐车的仰个回去了,摔着、碰着是你的责任。

洋车两个轮子前头有两根长杆,拉着这么跑,拉车的重力一定要掌握得适度,你要是一味使劲往前跑,反而跑不快,这完全需要一种惯性。

后面那个坐着的人压着那个车,你这边再按着把,阻力就小。有的洋车跑起来,两脚能离地,就是蹬这么一步,这两脚可能空着再蹬一步,好像腾空而起。拉车的也要跑得“边式”(就是帅气),在这一行里自有他们的标准。

雇车也有学问,雇太年轻的不行,十七八岁,有力气,但是没技术,是愣头青,也不懂躲闪,很容易出危险;而年龄太大的跑不动。

一般来说三十岁上下的是最好,有经验,也有力气。那时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坐洋车,认为很不人道,你在上面坐着,跷着腿,前面那个人扶着两根杆儿拉着跑,于心不忍,所以不愿坐洋车。

有的富裕人家可能家里有包月车,包月车就是私人家雇着一辆车,固定给一家人拉,有活儿就走,没活儿就闲着,每月挣固定的工资,车是人家主人的,也有带着自己的车拉包月的。拉包月车挣的是一个死钱,却稳定,《骆驼祥子》里的祥子也给人拉过包月。我家从来没有过包月车,因为我的祖父深居简出,外出的时候不多,两位祖母虽常外出,但是胡同口随时都有洋车停靠,十分方便,没有必要养一辆包月车。家里曾一度买了一辆汽车,也雇了个专职司机,但是北平沦陷后,家中生活拮据,也就卖掉了。

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末,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。四五年间,有一个交替,就是街面上既有洋车,也有三轮车。三轮车不叫洋车,洋车不等于三轮车,洋车只有两个轮子,而三轮车是三个轮子。很多人开始愿意选择三轮车坐了,为什么呢?这是一个半机械化的车,不是拉车的人在地上跑了。三轮车和洋车交替时,基本上是在上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的敌伪时期,逐渐洋车不见于市面。今天咱们拍的很多影视剧,到40年代末还满街拉洋车呢,那是很不真实的。最后一代洋车夫,大概就是像《四世同堂》里的小崔那样的,那是在北平沦陷初期。

相关养生推荐

宋小宝综艺节目
365买球怎么玩

宋小宝综艺节目

📅 07-26 👁️ 515
《DNF》破极兵刃BUFF技能等级最新介绍
365买球怎么玩

《DNF》破极兵刃BUFF技能等级最新介绍

📅 07-07 👁️ 8729
【镝灯】镝灯是什么灯 镝灯的安装使用注意事项
365买球怎么玩

【镝灯】镝灯是什么灯 镝灯的安装使用注意事项

📅 06-30 👁️ 9164
苹果6手机的home键在哪 苹果手机home键在哪里
365买球怎么玩

苹果6手机的home键在哪 苹果手机home键在哪里

📅 07-20 👁️ 3951
河北历史
365买球怎么玩

河北历史

📅 07-25 👁️ 6561